构建党建互动新平台 探索党员教育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化是对传统党建工作方式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也是加强和推动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近年来,丹阳市在党员教育方式上主动求变,充分运用网络电视技术,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积极开展党建互动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党员教育上存在的常规组织不健全、常规手段不方便和常规方式不管用等难题,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
一、背景起因
1、建设党建互动平台是适应新形势、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当今信息网络化对党员最大的影响是思想影响,是对工作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最直接的影响。党的十八大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作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并提出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的一系列新要求。在当下,抵御各类思潮冲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已成为党员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运用好信息化手段加强党员教育,是广大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和时代要求。
2、建设党建互动平台是丹阳远程教育工作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的重要体现。2005年起,丹阳逐步建成了覆盖市、镇、村的远教站点250个;2008年,又率先推出了省内首家移动电子党务信息平台,集党员管理、手机短信、网上办公等服务于一体,丹阳在党建信息化工作上具有扎实的基础,党建信息化工作走在了镇江乃至全省的前列。为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丹阳党建信息化建设的转型之路,这既是丹阳拉长传统远程教育短板、推进远教站点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也是大力改进党员教育手段、运用新媒体提高全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务实之策。
3、建设党建互动平台是适应党员队伍结构变化、优化教育模式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员队伍的结构、教育管理情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党员的自主性、流动性、分散性特点明显增强,党员思想更加活跃,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不少基层党组织仍然没有摆脱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没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缺乏吸引力,使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弱化了教育培训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党员教育方式,创新远程教育手段。
二、主要做法
1、开通党员教育频道,紧扣时代脉搏,打造党建宣传“扩音器”。党员教育频道是我市新开办的党建专业电视频道,播出内容突出党建特色和公益性质。一是节目设置科学化。推出《党建播报》、《支部风采》、《时代先锋》等自办栏目,涵盖全市党建新闻、党组织创新创优成果、教育讲座等多方面内容;整合中央、省、镇江市《共产党员》、《时代风范》等党员电教栏目资源,录制央视《致富经》、《科技苑》等品牌栏目,丰富节目内容,增强频道的吸引力。二是频道播出人性化。频道每天上午9点开播,晚上12点左右结束,全天播出约15个小时。同时,党员教育频道还实现节目内容7天回看功能,如果基层用户错过了某一时段节目的收看,可以直接进入“频道回看”菜单,根据需要选择回看的节目。三是频道管理规范化。为确保频道有序运行,联合广电集团电视制作专业人员组成的精干队伍,负责策划、撰稿、拍摄、编辑、解说、主持等具体环节,建立节目的审核机制,集中优势力量提高节目水平,确保节目“高质量”、“零差错”。
2、搭建党员之家平台,优化整合资源,打造党员教育“新引擎”。党员之家网络平台采取“直播+点播”相结合的模式,具有资源聚合、双向互动、即点即播的特点,由网络直播、视频点播、网上党校三部分组成。一是网络直播“零时差”同步导学。利用网络电视直播技术,实现与中组部《全国流媒体频道》、省委组织部《江苏直播课堂》以及镇江市委组织部《镇江先锋网直播平台》等党员教育直播平台无缝对接,实时同步播出节目内容。二是视频点播“互动式”自主选学。根据党建工作需要和基层党员群众的需求,设立《党建播报》、《党建联动》、《支部党课》、《党员新视野》、《他山之石》、《红色记忆》6大类17个子栏目,涵盖时政新闻、党建动态、典型事迹、教育讲座、创业致富信息等内容,栏目内容定期更新,党员群众可以根据需要自主点播学习。三是网上党校“宽领域”辅助教学。设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史人物》、《党务工作手册》、《丹阳组织工作》等栏目,以“图文+网页”的形式展示党的基础知识和党建信息;整合中组部的“共产党员网”、省委组织部的“江苏先锋网”、镇江市委组织部的“镇江先锋网”以及我市的“电子党务网”4个党建类网站,党员群众可以方便的通过电视屏幕浏览这些党建网站的内容。
3、建立基层播放网络,拓宽服务领域,打造基层学习“强磁场”。建设党建互动平台基层播放网络,形成多层次的教学培训体系。一是基层站点全方位升级。我市现有的187个远程教育站点普遍面临着设备老化、传输信号差、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学用活动的开展。通过党建互动平台优化整合资源,实现由分散的接收到集中发布,避免各站点重复劳动,各级党组织只要通过党建互动平台就能够共享教学资源。二是基层组织高标准组建。现有远教网络只覆盖到镇、村(社区)党组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将党建互动平台播放网络延伸到全市200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实现全市基层党组织远程教育网络的全覆盖,增强了远教工作的影响力。三是基层用户动态化延伸。以播放站点为纽带、以协会、合作社、示范基地为载体,构建“远教+合作社+基地”、“远教+产业协会+基地”的工作模式,积极引导党员群众使用平台,让平台成为党员群众学习知识、了解政策、掌握技能、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工具。
三、建设党建互动平台的几点启示
1、推进党建互动平台建设必须更新观念、顺势而为。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信息网络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丹阳党建互动平台能够顺利开通运行在于顺应网络化时代潮流,切准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把握信息网络发展趋势,各级党组织能够充分认清和把握这一大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进平台建设,发挥党建互动平台资源整合高、双向互动的优势,开展教育培训,推动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推进党建互动平台建设必须贴近基层、注重实效。网络既是先进的技术载体,也是活跃的思想阵地,给党联系服务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建设党建互动平台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为党员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推进党建互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基层需求特点,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坚持思想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做到内容新、形式活、更新快,真正把平台建成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载体、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平台、展示创新成果的新窗口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桥梁。
3、推进党建互动平台建设必须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党建互动平台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长期渐进性的系统工程,平台建设必须选准突破口、把握着力点、扭住创新点。丹阳在推进平台建设过程中,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梯度拓展的创新路径,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实现与传统远程教育网络、电子党务平台的有效融合,针对党员学习需求多渠道建设平台资源库,把分散的党建资源整合起来,着力提升平台集成化水平,切实把平台做优做强,实现虚拟平台与实体党组织的无缝对接。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完善平台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平台设备、人员、节目、资料等方面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部门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审核程序。建立教学资源开发机制,加强与广电、科技、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力度,推动教学资源开发“创特色、出精品、上档次”。制定基层信息报送录用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形成完善的平台使用考核体系。
二是提高骨干队伍素质能力。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和工作作风优良的新闻采访、节目编播工作骨干队伍,并定期组织平台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平台工作人员对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感悟和认知,打造出一支专业制作播出团队。同时,各基层党(工)委的基层播放站点要明确一名党建互动平台信息管理员,做好党建平台各栏目素材提供工作,努力使节目内容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基层。
三是广泛收集基层意见建议。利用移动电子党务短信测评平台、网上反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征求不同层面党员干部群众对办好党建互动平台的意见和建议,保持平台与用户的良性互动。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完善平台栏目设置,不断丰富平台学习内容,不断创新平台服务形式,努力把平台办成党员群众愿意看、喜欢看,全体党员一起参与策划的互动平台,切实为党员群众开展贴心服务,让党员群众通过这个平台,充分享受到党建工作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上一篇:
构建“四有”民情服务处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