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于心 化清风于行
近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涤荡了作风之弊,重塑了政治生态。当下,面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风险,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更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政治自觉、外化为行动准则。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一阵风,而是一辈子。
以“清醒认知”破思想之冰,从“政治纪律”高度看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若在思想源头上失守,行为上必然跑偏。八项规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粒扣子”,其本质是党性与作风的双重淬炼。当前,还有个别干部认为“吃喝接待是小节”“虚报材料是无奈”,实则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缺失。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有时候看似“人情往来”,损害的却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党员干部须认清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互为表里的关系,严防“破窗效应”,更要算清违纪违规的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摒弃“侥幸心理”,唯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才能避免“小管涌”沦为“大塌方”。
以“系统思维”筑学习之基,从“知行合一”深度抓教育实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动真碰硬、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决不能在学习教育中暴露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要做到真学真信真用,认真研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把“严禁”“不得”等硬杠杠刻进脑海,对照公务接待、调研考察等方面工作列出负面清单,将“微信红包索礼”“快递寄送礼品”等新型违纪案例纳入警示教育,让干部在入脑入心入行中筑牢防线。
以“钉钉子精神”抓长效之治,从“制度执行”力度保常态长效。落实八项规定,最忌“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根治顽疾需打好“组合拳”,要织密制度笼子,动态更新基层“小微权力”运行规范,对电子礼品卡、直播打赏等灰色地带明确“负面清单”;强化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筛查公务消费异常数据,建立“公款消费轨迹图”“公车使用热力图”,让隐形变异无所遁形;压实监督闭环,推行群众“扫码评价”、纪检“飞行检查”、媒体“暗访曝光”的立体监督网,对顶风违纪者“露头就打”。更要涵养“不想腐”的自觉,把家风建设、交往规范纳入日常管理,让清廉成为基层干部最鲜明的标签。
作风建设,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应当以“逆水行舟”的危机感、“重整行装”的使命感,以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南针,努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解民忧的生动实践。如此,方能以个体之清汇聚江河之明,让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历久弥坚。
(市委组织部 朱嘉阳)